2016-05-23

情緒


剛剛跟爸爸換手,由爸爸帶著蘋果進去樂園玩。

坐下來點杯茶,突然好想哭。

莫名其妙的就生氣了,卡在自己的情緒裡出不來,連阿果跌倒痛了哭了也沒辦法好好的秀秀她。一邊生她的氣,一邊懊惱自己為什麼要生她的氣。

點好小,就只是陪她排隊準備玩一個「體驗坐輪椅進出車廂」的遊戲,好不容易排到了,結果她不願意坐上去,給我一個「不想扣安全帶」的理由,因為語言不通我沒辦法詢問工作人員「不扣行不行」,想要說服她「扣起來不會怎樣」的同時,我已經感到有點煩躁了。工作人員其實沒有不耐煩,還嘗試換了幾種語言跟她說「坐吧」,但是我感受到某種「等待中」的壓力,還有事情進行不如我預期的失落,大概還有前一組明明比她小的小孩也大大方方手腳俐落的完成了輪椅繞行一圈媽媽臨去前得意的眼神的刺激,總之說服不成之後我跟工作人員擺手表示放棄不玩了,然後就走到一旁的休息區坐下來生悶氣了。

覺得真的是好小的事情,明明不坐也不會怎樣,情緒卻如此明確,就像窗上的簾刷的就拉下來,光線透不進來每樣東西都刷上了一層又深又灰的顏色。什麼事也不想做什麼話也不想說。阿果找了過來看我臉色不對,問「妳生氣了喔?」我只能勉強回她「陪妳排到了妳又不肯坐我現在很心煩」然後又忍不住碎念一句「我不知道為什麼妳不肯扣安全帶」後就趴在桌上深陷在自己的情緒裏,進退兩難,既放不掉情緒繼續陪她玩,一時也找不出情緒的來源好好的跟她說清楚生氣的原因。

就只是生著悶氣,拒絕她所有的需求。拒絕陪她往下一個玩耍區,拒絕好好的抱她,拒絕與她對話。連她跑走後因為跌倒哭著回來說膝蓋痛,都敲不開心的柔軟,只能冷冷的僵硬的抱著她,臉還臭著。

把爸爸扣回來換手的時候,心裡有個聲音想朝他大喊大叫,覺得一切都是他的錯。明明我就已經跟他說過我不打算進去陪玩,為什麼又要用「妳不進去看看很可惜」的說法說服我進去。雖然是自己點頭的決定卻總覺得是被迫。

這個「被迫」的不快,就像一個小小的火種,被一塊布所蓋著,外表看不出來,而排隊事件就像一陣風吹開這塊布,各種情緒交雜又煽風又點火,最後轟的一聲感覺展開成我無法控制的局面。

其實我也不想表現出生氣的樣子,很希望自己能在最短時間內紓解不愉快然後繼續。只是越是催促自己趕快恢復正常,我就越無法脫離那種沮喪的感覺。

而且那個沮喪的感覺持續了好久,直到我坐下來一字一字的打出這篇文章,好好的把心情理一理。

我想起每次跟領隊敘述自己卡住的情緒時她跟我說的「先同理妳自己」。我摸摸那個蹲在心裡角落自責的小孩的頭,跟她一遍一遍的說,沒關係。

一直想找出情緒的根源卻想不通,或自責的感覺又出現的時候,我就再摸摸心底小孩的頭,沒關係。

到了晚上,我突然有一種「通了通了」的靈光一現。事件當時的生悶氣,跟當時被迫的不快感,都只是冰山一角,在水底下沒有顯露出來的那一大塊,其實是這次旅行中所累積的不滿情緒,就是對另外那個人一直表現出的「不在現場」的樣子明明感到不滿又隱忍下來的結果。

通了之後,事情就簡單了。嘿嘿,晚上,我要找人吵架。

後記:寫下這一篇,除了是用文字紓解情緒,另一方面,也是一個提醒。如果一個自認情緒成熟(啊我可以嗎XD)的三十幾歲大人,在某種表露出來的情緒背後,都可以挖出一層又一層的感受與其複雜的成因,那麼對五歲的小孩來說,在某個摸門特,她所表現出來的,不論是癟著嘴發脾氣,或是狂怒的大喊,細微的啜泣,甚至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手臂即將飛離的瞬間,都不是責怪當下,或是禁止動作本身,就能處理完畢的。人的情緒之複雜,沒有經過千百次的練習,細細分辨各種感受:啊這是被拒絕之後的尷尬,帶點隱隱地憤怒,還有種我明明待你不薄為何得到這樣的對待的對「公平」的期待落空…啊這是一種感覺自己被充分肯定的喜悅之感,但是又隱隱帶著一種憂慮,擔心以後沒有這種好表現怎麼辦?將情緒一層一層的撥開找出來源,習慣與各種情緒好好相處,而不再只是感到難受,自己也無法控制的胡亂發洩著情緒。

最終,每一次的練習會匯集成一個習慣,習慣在情緒來臨之時,越是感到不舒服就越是努力的找出為什麼不舒服。這是一個拆解,但也是同理自己的過程。可以走到這一步,剩下來的溝通,也就不難了。

我希望,這是我,也是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