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2

〔自學記錄。生活課〕週二生活課後小記



之一。自己搭捷運

晚上回家的路上,蘋果突然說:「我跟可可約好要在台北車站碰面,我們要一起搭捷運去公園玩。」

我問,那大人呢?

果:「大人不用跟,我跟可可都會帶手機。」

我有點驚訝,回了她一句「所以,這算是一種小冒險嗎?」

她笑笑,沒有回答。
這一段對話應該是來自於是今天生活課的片段,可爸問小孩「會不會自己搭捷運?」

我看蘋果上生活課的感覺是,蘋果都沒有在上課啊。她都在教室裡胡鬧,把音樂放得很大聲,坐在桌子上,跟朋友聊天,有時候興致來了就跳一段舞。

其實我還蠻煩躁的,一直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今天我走過去問她:「要不要試著把音樂關掉?」她回我:「不要。」我反問:「那為什麼不能去走廊聽音樂?」可爸在旁邊,也追問了一句:「對啊,為什麼不能在走廊聽音樂?」蘋果答不出來,後來選擇關掉音樂。

不過,每次週二回家的路上,我們都有話題可以聊上好一陣子。她都會講出一段跟當天上課有關的片段,像今天的「自己搭捷運」,上一次的「用公共電話打給爸爸」,或像是之前的跟我要爸媽抱抱的照片。

(老木心裡OS:「誒?你有在聽課喔?」)

這樣子的狀態(我認為她沒有上課但是她卻能回饋我上課的片段)還蠻顛覆我對課堂的想像。我對課堂的樣子有我從經驗而來的固定的畫面:對話的進行、思考的激盪、閃亮的眼眸還有,專注的神情。

當這些通通都不存在時,孩子在課堂裡經驗到的是什麼呢?

她又是用什麼方式在學習的呢?

想像之外。

我想起曾經有人這麼說過:「很多年之後,小孩不會記得在課堂上老師說過什麼,但是他會永遠記得老師在課堂中的樣子。」是和善的還是兇惡的?是平等的還是權威的?是熱切的還是敷衍的?

小孩會記得這些。



之二。共學方式

蘋果問我:「暑假的時候,你怎樣才算有休息到?」(最近在討論放暑假的事情,大人需要休息)

我說:「就是不用一直在旁邊照顧你,不要你在玩的時候我一直在旁邊陪著等著。」

蘋果:「那我知道了,如果你送我去你就離開,時間到再來接我,這樣有休息到嗎?」

我(大喜):「這樣有。」

蘋果:「那暑假的共學可以這樣啊。」

這樣我很可以誒。


之三。小孩瑜伽

蘋果說她想上瑜伽,我說可以問問可麗要不要開「親子瑜伽」課。

果:「我是要上小孩瑜伽,不是親子瑜伽。」

噢,不要有大人在旁邊。那要在哪裡上?

果:「要有木地板的那種。」

我想到大直婦女館的木板教室,問她那裡怎樣?

果:「好。旁邊還有一間小教室,你們大人可以在那邊織東西,或是看電影或開會。」

連大人都幫忙安排好了,老木很滿意這樣的安排。我要看電影。


之四。攀岩課

蘋果說想上攀岩課已經好一陣子了,我們討論過許多可能。

當她再度提起,還加了一個問句:「為什麼不能上?」的時候,我問她:

「可以上啊。那要怎麼開始?」

果:「就…先去找光頭教練。」

我:「直接去找他嗎?那要說什麼?」

果:「你說啦。」

我:「我可以去說啊,但是我要先知道要說什麼。」

果:「先問他有什麼時間可以。」

我:「你想要自己去上還是想找朋友一起上?」

果:「我想要找朋友一起上,我記得可可還有跳跳都想上攀岩課。我們去虎兔團問問看有誰想上。」

寫下來應該是因為,媽媽有點想出手幫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