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為了哄睡,又是一頓大脾氣。
然後蘋果睡了,
媽媽打開電腦,打算購物消氣....
剛好看到奇蜜電子報寄來的這一篇:
"如何對待正值反抗期的兩歲小孩?"
這是...老天的開示嗎?
還是...冥冥之中的守護在開導著我?
喔,都不是喔,原來是個一般的問題,
就是這個時期!就是這樣的問題!就是剛好的訊息...
"恭喜喔,你家寶寶滿二足歲了。
這時,他已經可以穩當的走路、跑步、爬上爬下了,
不需要父母的扶持就可以自由的活動。
也比較會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與需求,
父母較不需要用猜測的方式來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
不過,要先預告一下,滿二歲之後,孩子會逐漸進入不穩定的階段,
也是俗稱的「風暴期」,這是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會明顯的表現出緊張、暴躁的情緒特質,和不合作的態度,
親子間的衝突因而增加,
因此,通常家有這年齡層的幼兒父母都會覺得相當辛苦與沮喪。
所以,父母親都需要以寬容與接納的心態來面對孩子,
並運用親子相處的特有技巧處理幼兒的行為問題。"
(是啊是啊!不過,這個預告也太晚了一點...)
"當孩子說「不!」~幼兒的反抗期
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個艷陽天,爸爸媽媽興沖沖地準備帶小乖去踏青,
臨出門就碰到難題了,小乖硬是不肯穿球鞋,要穿涼鞋,
折騰了好久,只好讓他穿上涼鞋,帶著球鞋上路。
才走了一段路,小傢伙又為了沙子跑到鞋裡,刺到腳丫子而鬧起來,
媽媽想幫他換鞋,他還是那句老話︰「不要﹗」
為反對而反對?
當孩子開始說「不」的時候,爸爸媽媽真是頭痛極了。
許多人十分不解,為什麼原本乖巧的小寶貝,
轉眼之間變成「為反對而反對」的激進份子?
孩子似乎對任何事情都可能反抗,叫他吃飯,他說︰「不要﹗」;
叫他睡覺,他說︰「不要﹗」;甚至把他心愛的玩具拿給他玩時,
他也說︰「不要﹗」
出現這樣的行為,並不表示這個孩子特別怪異。
「反抗」原本是兒童發展過程中常見的行為。
一般人的印象裡只覺得青少年階段是表現反抗的典型時期,
卻忽略了反抗期也有不同階段,
而第一個階段正是一歲三個月到兩歲半之間。
嬰兒時期,孩子由父母擁抱著,彷彿是一體的,
當他會走路、會用簡單言語表達時,自我意識逐漸產生,
意識到「我是父母之外的獨立個體」,
他需要用更多的行動來區隔自己,嘗試做一些不是父母要他做的事,
此時,「不要」就成為孩子最直接有力的抗爭手段了。
邁向獨立的過程對孩子而言,反抗期是孩子邁向獨立個體的重要時刻,
他開始學習自己選擇、自己做決定,也奠定責任感;
他必須試著瞭解和接受自己的決定,或是修正它。
比如說︰你要求孩子把手洗乾淨,他不肯去,但隔了五分鐘,
或許會發現他早在浴室裡玩水,樂不可支了。
所以,當孩子出現一大堆「不要」時,爸爸媽媽得沈得住氣,
千萬別把孩子的反應導向親子之間的權威爭奪戰;
也切忌在孩子回頭選擇原本「不要」的事物時譏諷他︰
「你不是不要嗎?」盡量想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甚麼,
並且用簡單的話語或兩三種選擇的方式詢問他,
就可以減少孩子說「不」的衝突。
萬一遇到你必須堅持的事情(例如︰不能強取別人的玩具),
則應以堅定平和的態度要求孩子,讓他知道並非事事都能順自己的心意。
去除權威,陪他前行:
有時候,孩子口中說「不」,心裡其實並不清楚自己要甚麼,
爸爸媽媽不妨以遊戲的心情,幫助孩子度過反抗期。
欲擒故縱:
當孩子不要時,大人表現得不很在意,
孩子就可能反過來表示「要」。
降低姿態:
這個年齡的孩子頗有同情心,當你拜託他「幫助」,
而不是斥責他時,他會為了解決你的困難而同意你要求的事。
反抗期就像毛毛蟲蛻變成蝴蝶一般,需要一些等待,一些掙扎,
唯有去除權威爭奪之心,以協調取代輸贏,才能和孩子一起愉快前行,
讓孩子順利找到他自己的春天。"
~以上文張貼自信誼-奇蜜育兒報~
~以上文張貼自信誼-奇蜜育兒報~
(喔,因為實在太貼切了,讓我以為有人在偷偷觀察我們家,
一邊看一邊說沒錯沒錯,就是這樣。
所以,這篇讓我全部貼上來了。)
=====================================
【暴躁媽咪力不從心大集合】
原來王皮皮從三個月就開始叫到現在,
好長的一段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